在汽车历史悠久、市场高度成熟的欧洲,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汽车文化:柴油版的两厢和旅行大行其道,在配置上大多是手动挡、无天窗、铁轮毂和布座椅。无论是主流品牌大众、福特、欧宝,还是豪华品牌的三驾马车奔驰、宝马、奥迪,基本都是这个样子。
再看看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,似乎和欧洲刚好形成了对立面:99%的汽油车,绝大部分的三厢车和爆发式增长的SUV;配置上,手动挡越来越稀少,天窗越来越普遍,铁轮毂已经快绝迹,皮座椅泛滥无边,而且在价格越高的车型上体现越为明显。
欧洲人深爱两厢,挚爱旅行;国人独爱三厢,酷爱越野。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也好,是历史文化国情所致也罢,欧洲人和中国人在车身形式上的偏好很好理解。但为什么在配置上也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呢?
是欧洲人穷抠搜买不起“高配”,咱们国人出手必阔绰?还是欧洲人认为这些配置没必要,而咱们对这些配置情有独钟?
我认为都不是,归根结底还是:对配置和需求(实用还是面子)的认知不同以及对配置的好坏利弊认知不同。
自动挡
在欧洲,男女老少人人都是“手动党”。
他们有深厚的汽车文化,从小接触手动挡,也热衷驾驶乐趣,认为踩着离合摇着挡杆是纯粹的与机械交流。
自动挡对他们来说缺少乐趣,而且手动更为便宜可靠。我相信在未来自动驾驶对于欧洲私家车来说,也肯定没有市场。所以无论是奔驰还是沃尔沃,自动驾驶都是给需要高昂人工费的大货车开发的。
中国的汽车市场起步很晚,但发展迅猛。由最早老三样(普桑、捷达、爱丽舍)清一色的手动挡,到现在几乎清一色的自动挡,也不过十几二十年的时间(差不多刚好一代人的时间)。
自动挡快速侵占市场,我认为有很多的原因:
在中国手动挡被普遍认为是出租车,廉价车的代名词,而自动挡被认为是高科技、高档车的象征。而一旦与逼格挂上钩,就不怕没有市场。
在驾校学习虽然手动为多,但中国驾校也是应试教育,而且不够严格,和欧洲比相差甚远,拿到驾照就能开手动挡轻松上路的少之又少。
能开手动挡的男性被不能开手动挡的女性“拖累”。中国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买车,只要家庭里有一个成员不会开手动挡,那购买手动的几率基本为零。
不良的驾驶习惯、复杂和拥堵的路况,对开手动挡的人也是一种考验。因此,只要不是手动挡死忠,基本也会考虑买自动挡。
自动挡越来越先进,效率越来越高,越来越省油。动不动双离合,动不动8速9速,再加上手自一体和方向盘换挡拨片,也提供了一丝丝手动的快感。
主机厂看到手动挡市场的局限性,对开发更好的、提供更多的手动挡缺乏兴趣。所以6MT少得可怜,高动力和高配置也不提供手动挡。这给热衷手动挡的人再出一道难题。
手动挡的好处不用多说,它只为懂它爱它的人而存在。买自动挡的理由千百个,买手动挡只能靠真爱,如果哪天手动挡真的灭绝了,我只能告诉世界我们曾爱过。
天窗
在欧洲,天窗是一个罕见的配置。
欧洲人民似乎更喜欢铁盖子,而对玻璃盖子没有好感。在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欧洲,他们要么直接选择敞篷车,要么选择保留完整的顶盖。
天窗作为选装的配置,动辄花费几百上千欧元的费用,他们认为着实没必要。
首先,在完整的顶盖上开个大孔,降低了车身刚度和被动安全;其次,天窗需要增加玻璃、滑道、电机、线束、排水管,橡胶密封圈等一堆零配件,不仅增加了车身重量,也增加了漏水、损坏的风险和维修的费用。
在国内,天窗的装备率相当之高,而且天窗的占有率还在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,多个天窗厂家也依靠中国市场得以生存。
尽管国内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不理想,尽管天窗在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开启,但大部分人买车必须买带天窗的,一部分原因是需要享受天窗透气的功能和那一平方左右的天空,另一部分原因是和乞丐版和低档次的车彻底划清界限。
天窗已经成为舒适豪华的一个标签,所以现在主机厂产品规划时,天窗作为和低配的差异配置,大部分在中配就开始配备,甚至已经全系标配。天窗成为了“绑架”的配置,这给不喜欢天窗的客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,最终只能放弃购买,或者选择低配。
其实,对天窗功能需求不大、使用频率不多的客户来说,如果能够选择性的减掉天窗,我想也会有不少实用派为之欣喜。
确实不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