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部分地区餐饮零售个体工商户经营状况调查

0
470

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,全国8000多万个体工商户遭受了沉重的经营压力。消费需求不足、房租成本加大、现金流吃紧、自身竞争力不足,成为个体户生存下去的最大挑战。

如何想尽一切办法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生存下来?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没有起到实效?老百姓每天打交道的早点摊、小餐馆、小卖部究竟过得怎么样?近日,记者从北京、武汉、重庆、天津、温州等地,通过电话和走访形式采访多位个体商家,看看他们最需要哪些帮助,怎样才能渡过难关。

全国有8000多万个体工商户,他们的复工复产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。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联合红盾大数据(北京)有限公司开展的“个私企业经营状况调查”显示,截至3月底,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复工率均近八成,其中,私营企业复工率为79.2%,个体工商户复工率为80.1%。

即便如此,个体户的复工之路还是走得很艰难。90.5%的已复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表示经营业绩下降,其中表示大幅下降的受访者占比为64.8%。

针对困境,近期,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不少扶持个体户的专项政策。中国政府网、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开通了调查问卷,收集个体户遇到的问题,以便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。

 “今天终于收到消息,通知减免一个月房租。”5月9日,武汉洪山区纺织路“曙光超市”老板小罗发微信告诉记者,这是疫情暴发以来他得到的最好消息。

 2019年6月,小罗开了这家小超市。虽然不大,但因为靠着著名的武汉光谷,又紧挨小区大门,每天进出店人流量能达到1000至2000人次,店里生意还不错,每天有8000元左右的流水。

因新冠肺炎疫情停业两个多月后,重新开业的小罗发现,现在一天从超市门口路过的人不过三四十人,店里每天的流水也从8000元骤降至400元。由于小区住户大多是附近工作的租户,企业尚未完全复工,租户们也没有回来,昔日人头攒动的小区商业街变得冷冷清清。

发表回复

请输入评论!
请输入你的名字